说起消费,每一个人都有一番经历要诉说,我则因为三次上当,学会了做一个冷静和理智的消费者。
1989年,当时我还在读大学,在湘潭市的一家百货公司买毛毯,当时家里要求我尽量买最好的,我问售货员,哪一种最好,被告之纯羊毛的最好后,我便要了一床,价钱是368元,寒假带回家去,不到一个星期,便大量脱毛,请行家一看,发现是人造丝织的,气得一家人一个春节都过得不愉快。开学后,我带着这床毛毯去那家百货公司交涉,对方根本不承认是他们公司所售。我这才想起自己没有索要发票。多次交涉无效后,只好自讨没趣。
1993年我成了家,第一次给妻子买皮鞋,去的是当时本县最高档的皮鞋专卖店,花220元买了一双皮鞋,这回我没有忘记索要发票。皮鞋只穿了两个月,就出现脱帮,沮丧之余,我带着发票去交涉,对方只答应用胶水粘一粘,至于退赔,两个字“没门”,我专程来到县消费者协会投诉,消协的同志说,这个官司你打不赢,原来,发票上只注明皮鞋一双,并未说明是纯牛皮或者人造皮,我又一次吃了哑巴亏。
市场的陷阱千奇百怪,一不小心,我又一次中了计。那是1996年,当时我正在位于山区的一家企业待岗,来了一位临川市唱凯镇口音的小贩,当时我家里需要买垫絮,对方开价30元,我说太贵,对方说,我看你也像是下岗了,二十块钱一床你也买不起,你要是拿得出一百四十元钱,我这一担七床,全给你。我不禁怒从心头起,当即拿出现金,对方还装做十分不舍的样子,说,算了吧,我不过是一句气话,你哪里用得了这么多,给你二十五块钱一床,买一两床算了,多了你也是浪费。此时,我已气昏了头,坚持全部买下,对方装做吃亏的样子,收钱走人。不久,我突然想起这是唱凯人惯用的伎俩。这个镇的人曾专门将景德镇的三级品瓷器炊具运到江浙一带推销。他们抓住当地人刚刚富起来,喜欢显示经济实力的心理,用激将法诱人上当。不少小老板赌气用几百元的价钱买下了只值三四十元的炊具。我的大学同学中,有几位的亲戚就长年做这买卖。大学期间也听他们说过这事。谁知道,几年过去,当自己遇到类似的推销方式时,竟然还会冲昏了头脑。140元买到七床用劣质化纤鞋垫厂的下脚料加工的垫絮,不到半年,一床接一床烂得千疮百孔,最后全部被我放火烧掉。
有了这几次教训后,我在消费过程中开始变得成熟起来,我给自己总结了几条,一是要冷静购物,二是要去大型正规商场购物,三是要索取正式发票,拿到发票时,还得核对一下品质、规格、产地、数量和单价等内容是否与实际购物情况相符,大件商品必须索要保修单,保修时间,责任界限与是否收费均要记载清楚。